版权所有:天津政法报 PDF版
查看旧版《天津政法报》周刊 新闻检索
往期回顾
您现在的位置:第4540期 -> 第八版 -> 新闻内容
津卫副刊
新闻作者:   发布时间:2022-08-05  查看次数:  放大 缩小 默认
 我骄傲!我是人民警察!
□ 孙金强
261、131、7795。
你可能不知道这三个数字的意义。这是2021年全国公安机关因公牺牲的民警人数、辅警人数,以及因公负伤总人数。这一年中,有392名战友牺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,7700余名战友在抓捕、执勤、安保任务中负伤。这就是光荣的人民警察队伍。
勇敢,是人民警察的标签。你看,多少个惊心动魄的抓捕瞬间,我们都直面生死。在那个气温高达36摄氏度的夏天,为了抓捕一名重大刑事案件嫌疑人,我的刑警战友们蜷缩在抓捕车内,为了保证隐蔽,不敢发动汽车,不敢打开空调。车内气温越来越高,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服,狭小的车厢内连呼吸都变得有些粘稠。一个小时、两个小时,当嫌疑人从楼门出来的那一刻,他们如神兵天降,飞身而上。警长一马当先,将嫌疑人狠狠压在身下,双手紧紧钳住嫌疑人的右手,而嫌疑人的手上正拿着一把已经上了膛的制式手枪。
为民,是人民警察的情怀。派出所里发生过这样一件小事:社区民警接到反诈中心指令,辖区一名老人正遭遇电信诈骗。社区民警快速赶至老人家中进行劝阻,可不论民警怎样劝说,老人就是不相信。见民警阻拦转账,老人甚至抄起了拐杖就要跟民警拼命。我们的民警没有着急,而是耐心和老人聊天,了解老人被骗的来龙去脉,同时提出要和老人一起与骗子进行视频通话。面对民警的问询,视频那头的骗子很快露出马脚,老人这才相信自己被骗了……老人拉着民警的手,由衷地表示感谢:“要不是你们,我的5万元养老钱就打了水漂。我刚才还要打你们,你们不跟我计较,你们,你们真是好警察!”
奉献,是人民警察的选择。选择做一名人民警察,就意味着选择了不计得失的付出,意味着选择了舍小家、为大家的奉献。分局禁毒大队的一名警长,妻子患有罕见的大动脉炎,经常需要住院治疗。每次他把妻子送到医院输液后,就急忙赶回单位投入工作,常常就忘记了还在医院里的妻子。许多时候,妻子都是靠病友帮忙,才能吃上一口热饭。一次,她因病情加重连续住院二十多天,而他处理的一起特大贩毒案正在侦破的关键时刻,这二十多天里竟没能去医院看过一眼。直到案件成功告破,他才匆匆赶到医院,妻子埋怨他:“医院给我下了两次病危通知,你都不在身边。如果在你破案的时候我就走了,你会后悔吗?”他羞愧地低下头,哭得像个孩子。她柔声安慰:“别哭。我能理解,这就是你们警察的样子!”
忠诚,是人民警察的本色。年初,津南区发生新冠肺炎疫情,分局全体干警迅速集结,全力投入到这场阻击战中。在抗疫的最前沿,人民群众总能看到“藏蓝”化身“大白”,在每个点位集结交织。分局1200余名干警坚定逆行,用大无畏的奉献精神诠释了人民公安的忠诚与担当。
是啊,这就是人民警察!习近平总书记曾说:“和平年代,公安队伍是一支牺牲最多、奉献最大的队伍,大家没有节假日、休息日,几乎是时时在流血、天天有牺牲”,“广大公安英雄模范身上体现的忠诚信念、担当精神、英雄气概,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真实写照。”
我骄傲,我是一名人民警察!在党的领导下,在时代的春风里,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,我们团结一致、砥砺前行,“对党忠诚、服务人民、执法公正、纪律严明”的十六字总要求已深深融入每一名公安民警的血脉之中。请党放心、请人民放心,分局全体民警已经整装待发,以时不我待的拼搏之姿全力护航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,永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!
(作者单位:公安津南分局)


愿你心中是“平原”
□ 齐 芳
老刘自从那次工伤摔断了腿,就像汽车坏掉了一个轱辘,再也不能四平八稳地行走了。拐杖成了他的依赖,汽车也被卖掉了,他说现在的腿脚也不适合开车了。
他在两年时间里前前后后经历了三次腿部手术,期间,我去看望过他,他住院后像是变成了另外一个人,情绪特别低落。前段时间,老刘拄着拐杖上班了。单位为了照顾他,把他调整到一个相对轻松的岗位,方便他随时去治疗。
一天下午,老刘找我借卷宗,说是当年一起未结的案子有了新线索。这个案件当年是他一手经办的,因证据不足,穷尽侦查手段也无法破案。按理说,他已经调离了原来的部门,完全可以将线索转交给其他同事继续办理。可他说,这件案子本身有点麻烦,有些情况他掌握得更清楚,他要配合同事一起办案才能放心。
我清晰地记得老刘和我说话的样子,他说自己现在最不想做的事就是见熟人,他不想让人看见他变成现在的模样。他说打心底里想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,说着拍了一下受伤的那条腿,无奈地叹了口气。
我想起受伤之前的老刘。从警前他是个乡村医生,医术很高明。从警后,同事们谁有个头疼脑热都愿意找他,寻医问药的事基本在队里就解决了,大家都戏称他是“药匣子”。有一回,一位年迈的受害者在刑警队因情绪激动晕倒并抽搐起来,是老刘迅速进行急救,使受害者安然无恙。一边办案,一边救人,这也让我们对老刘刮目相看。老刘特别有钻研精神,一次调查系列入室盗窃案时,同事几次勘查案发现场都没有发现,但老刘深谙一个道理:犯罪必留痕。他没有放弃,带着徒弟多次前往受害人家中深入勘查,终于提取到嫌疑人的半个脚印,成为破案的突破点。案子破了,领导要给老刘一个嘉奖,他却执意把奖励让给了刚上班不久的徒弟……
面对心情沮丧的老刘,我除了安慰和鼓励他,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。但我认可他的想法,适当投入到工作中可以让生活充实起来,进而减轻对身体痛苦的关注。工作能让人找到自我价值的认同。
在我们这支队伍里,还有许多和老刘一样的战友,时刻准备冲锋在前,许多人受过伤,有的人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!他们中有的人获得过荣誉,更多的则是默默无闻地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工作着。那些身体和心灵的伤痛,都需要他们独自面对。
看着老刘缓步离去的背影,我忽然感到一阵心疼。恍惚间,感觉他还是曾经的那个健硕、幽默的大哥,脑海里又浮现出当年他吃一口降压药后继续认真工作的画面……
只想说,路虽坎坷,愿你心中是平原。



临河而钓
□ 五 月
临河而钓,是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中的一个寓言故事。从前,有两个人在河边钓鱼。其中一人干坐一天,一条鱼都没钓上来,河边树上的鸟儿都觉得闷了,禁不住叫了两声。另一人,则一次次地拉动渔竿,鱼儿被一条条钓上来。没钓上鱼的人过来向行家请教,方知是自己的铒不对鱼儿的胃口。
是的,干啥都有学问。这个故事也让人不由想起经典相声《钓鱼》,吃啥啥没够、干啥啥不行的二儿他爸爸,总也赶不上他想要的那一拨儿鱼。有些人总是这样眼高手低,感觉做任何事都如探囊取物般简单,但真去做了,却发现如老虎吃天——无从下口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,这不假,但三百六十行也各有其门槛与道行。入了门,向前辈请教,勤于思考钻研,反复地练习和学习,你也能成为行家里手。如此一来,最终你或许能在干活儿时心到手到,把活儿做到极致:这便有了工匠精神的闪光。反之,若不管干啥都是浅尝辄止,没有恒心与毅力,最终也只能是稀松二五眼了。


①奉法者强
篆刻 张谊山
②兴廉政之风
树浩然正气
书法 殷晓亮
③古典家训
书法 田育玮










上一篇 下一篇
 
版权所有:天津政法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

天津政法报 新闻周刊编辑部:27204835 广告部:23324888 发行部:23393866 | 备案号:津ICP备2021008747号-1

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1357号